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绿洲边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分布特征



编号 zgly000071647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绿洲边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分布特征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桂东伟  雷加强  曾凡江  穆桂金  李开封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11,47(1)

页码 22-28

年份 2011 

分类号 S714.2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  典范对应分析  绿洲  塔里木盆地 

文摘内容 为探讨绿洲化进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径分布属性的影响,基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边缘的果园、棉田、沙拐枣林地等人为垦殖土地利用方式及自然状态骆驼刺覆被下0~20,20~40,40~60cm内的土壤粒径分布数据,利用分形理论及典范对应分析排序方法,分析各深度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变化状况,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等8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而判别并探讨绿洲边缘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果表明: 粒径50.59μm范围内的细粒体积分数同粒径分布分维值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具体分维值变化上,沙拐枣林地在各层均显著处于最低水平,其余样地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果园相对处于高位水平;自然状态下骆驼刺样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分维值有增加的趋势,其对土壤养分的持有力也逐渐优于其余样地。在水资源相对有保障前提下,在绿洲边缘发展果园或棉田有利于土壤粒径分布及其余属性的提高,相反,则应保持原有的自然植被状况,而对自然植被进行替代的沙拐枣林地则会加剧土壤退化。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