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7884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野生与栽培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分析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植物研究
年卷期
2005,25(4)
页码
444-448
年份
2005
分类号
S567.71
R282.71
关键词
野生植物
栽培植物
乌拉尔甘草
甘草酸
含量检测
土壤深度
文摘内容
采用超声提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黑龙江省西部野生与栽培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超声方法提取甘草酸是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佳提取条件为50%甲醇提取液, 超声提取45min。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较高, 野生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主根〉横根茎〉不定根〉垂根茎; 栽培甘草则为不定根〉主根〉横根茎; 总体上看地上部分甘草酸含量是微量的, 其中叶的甘草酸含量相对较多, 地上茎、种子等器官甘草酸含量较低。无论野生甘草还是栽培甘草, 10月份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大于5月份, 并且这种差别在栽培甘草中表现更明显。人工管理措施对甘草酸含量具有较大影响, 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经过土壤翻松和良好的田间管理模式反而使甘草酸含量下降, 按种植农作物模式对栽培甘草进行管理对提升甘草酸含量效果不佳, 给予一定的环境胁迫可以提高甘草酸的含量。在黑龙江省西部, 野生甘草主根在1.0~2.0m深度为甘草酸含量分布较高的部位; 栽培甘草主根甘草酸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根尾的甘草酸含量最高, 表明栽培甘草主根尚未伸长到其甘草酸含量最高的土壤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