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格局及其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35595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格局及其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 孙志蓉  王文全  马长华  孙敏宾  阎永红  刘长利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陕西东盛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母体文献 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 2004,29(4)

页码 305-309

年份 2004 

分类号 R282.71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生长分布格局  甘草酸  含量测定  多年生草本植物  无性繁殖 

文摘内容 目的: 探索野生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特点及其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 为揭示甘草酸的积累规律以及科学利用和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单株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的解析调查以及不同器官、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粗度药材的甘草酸含量测定, 系统地研究了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格局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一株完整的甘草地下部分由种子根、不定根、水平地下茎和垂直地下茎以及吸收根组成; 2年生以下水平地下茎的甘草酸含量较低; 直径0.5cm以下的不定根甘草酸含量较低; 水平地下茎和不定根与垂直地下茎之间甘草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而水平地下茎与不定根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甘草以水平地下茎为纽带, 将不定根、垂直地下茎和吸收根连接成1个庞大的地下网络系统; 其器官类型、生长年龄、根系粗度以及生长部位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甘草酸含量的积累, 不定根和垂直地下茎的分布格局影响着水平茎中甘草酸的分布。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