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与保护



编号 zgly000075682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与保护

学科分类 220.30;森林保护学

作者 邓贵平  颜磊  章小平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母体文献 山地学报 

年卷期 2011,29(2)

页码 173-182

年份 2011 

分类号 P901 P942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景观  巢式分析  九寨沟 

文摘内容 立足于景观尺度,基于RS和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原理,使用巢式分析法研究了1975—2007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包括景观格局、景观过程,讨论了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最近30多年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外围圈层各类景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自保护区建立以来,林地、水域分别净增899.56 hm2、7.06 hm2,疏林/灌丛、草地分别减少440.52 hm2、970.60 hm2,耕地已全部实现退耕;而同期外围2个圈层的林地却分别减少9 012.23 hm2、25 975.28 hm2,水域减少16.89 hm2、0.83 hm2,建设用地增加376.58 hm2、1 340.35 hm2,草地增加4 883.18 hm2、56 462.11 hm2。在景观水平上,保护区破碎化程度最低,而多样性程度最高,但在类型水平上,保护区2007年的林地却仍然比1975年破碎。2.各种宏观政策,包括保护政策、旅游发展及其所引发的人类活动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个圈层林地、建设用地、耕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而自然地理过程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个圈层冰雪/裸岩、水域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针对景观变化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