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山东省某地鹦鹉喙羽病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对SPF鸡胚的致病性探究



编号 zgly000167498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山东省某地鹦鹉喙羽病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对SPF鸡胚的致病性探究

作者 吴少鹏  宋艳  孙淑红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母体文献 野生动物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3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858.9 

关键词 喙羽病病毒  全基因  遗传分析 

文摘内容 2017年4月,山东省某鹦鹉场发生疑似喙羽病感染,鹦鹉出现异形喙和羽毛脱落,甚至急性猝死。目的:了解该地区鹦鹉喙羽病病毒(Psittacine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PBFD)的流行现状、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为PBFDV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怀疑有喙羽病病毒(PBFDV)感染的非洲灰鹦鹉的新鲜肝脏组织和羽毛样本,根据PBFD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患病灰鹦鹉肝脏和羽毛组织中扩增PBFDV的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到p MD19-T载体中,经测序获得PBFDV全长c DNA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对全基因组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由于目前尚未发现适合PBFDV繁殖的培养细胞或胚胎,我们尝试使用患病鹦鹉的羽毛研磨液注入7日龄SPF鸡胚的卵黄膜中。结果:分离到3株PBFDV (Gen Bank登录号:MH279594,MH180298和MH190788),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后,发现它们彼此具有93. 3%—99. 9%的相似性,并且它们也与Gen Bank中的一些参考序列具有86. 1%—98. 8%的相似性。卵黄囊注射病毒液后胚胎发育变缓,48—72 h内鸡胚死亡,全身出血。接着我们收集鸡胚的肝组织的研磨液在鸡胚上传代至第5代,均能使鸡胚死亡。提取来自每一代鸡胚肝组织的DNA都可以通过PCR扩增出PBFDV的目的条带。结论: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成功从患病鹦鹉体内克隆出PBFDV的全基因,并完成了序列分析,同时PBFDV接种鸡胚卵黄膜后成功复制。我们针对在该地区新出现的病毒从分子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分析其遗传变异特征,以研究该病毒与其他地区喙羽病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这些数据为研究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和流行病学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