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2001—2002年粤东柘林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编号 zgly000031034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2001—2002年粤东柘林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作者 杜虹  黄长江  陈善文  朱琳  张瑜斌  董巧香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广州 

母体文献 海洋与湖沼 

年卷期 2003,34(6)

页码 604-617

年份 2003 

分类号 X55  Q948 

关键词 柘林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态学  赤潮  中肋骨条藻 

文摘内容 2001年7月-2002年7月对粤东赤潮重灾区柘林湾进行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表明, 柘林湾共有浮游植物68属183种。其中硅藻为最优势类群, 共51属143种, 占总种数的77.8%; 甲藻11属34种; 其它浮游植物类群6属6种。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丰富度、细胞密度、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平面分布均表现为湾外高于湾内和湾内外侧高于湾内内侧的基本格局, 但黄冈河河内浮游植物群落的构成却呈现种类少而密度高的特点。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的总细胞数年均值为16.9×10^4cells/L, 周年变动模式为双峰型(高峰位于8月和4月)。与上一个周年调查(2000年5月-2001年5月)的总细胞数年均值(36.0×10^4cells/L)和单峰型周年变动模式(最高峰位于7月)相比, 差异较大。这可能是2001—2002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粤东地区气候异常、干旱少雨, 以及调查海区无机磷剧减45%所致。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该湾的全年优势种, 在群落总细胞数中的百分比年均值从上一年度的58.7%上升至本年度的71.0%, 导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上一年度的1.91减少至本年度的1.75。中肋骨条藻的绝对占优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该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并使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发生机率大大增加。陆源排污、大规模增养殖业和水体交换对柘林湾高营养盐低浮游植物密度及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具最重要的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