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1427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四川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学科分类
220.3020;森林昆虫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03,46(5)
页码
609-616
年份
2003
分类号
Q968
关键词
地表甲虫
植被
森林片段化
物种多样性
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
文摘内容
在四川雅安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102°48′~103°18′E, 30°42′~30°54′N)及其周边地区, 就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程度的不同, 选择4个代表地点, 即位于保护区核心地带、以阔叶混交林为主的蜂桶寨天然林区(海拔1680~2080m), 受到经济开发干扰但植被类型丰富的锅巴岩天然林区(海拔2280~3340m)、以人工针叶林进行生态恢复的蚂蝗沟人工林区(海拔2430~2525m), 以及森林高度片段化的双石镇农耕区(海拔870~1165m), 共设26块样地, 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研究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本研究共采集甲虫标本2338号, 隐翅虫数量最多, 占39.6%; 步甲次之, 占29.3%, 拟步甲、象甲和叶甲的数量也各在5%以上, 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锅巴岩物种的个体数量和丰富度(S)以及多样性指数(H′)较高; 蚂蝗沟均匀度指数(J)较高, 丰富度较低; 蜂桶寨天然林区个体数量较少; 双石镇农耕区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低。锅巴岩、蜂桶寨和蚂蝗沟间物种分布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但后两者相似性程度更高, 双石镇物种分布与其他3个地点差异较大, 这反映了不同地点间的生境异质性和森林植被片段化程度的差异。整个鞘翅目、隐翅虫科和步甲科的个体数量分布在针叶林内较多, 在阔叶林内较少; 拟步甲科的数量分布在高山灌丛内较多; 叶甲科的数量分布在针叶林较多; 象甲科除了竹林外, 在其他植被内的数量均较多。在总体趋势上, 随着海拔的升高, 在蜂桶寨和锅巴岩两个邻近的天然林地点, 整个鞘翅目以及优势甲虫类群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也逐渐增多。比较蜂桶寨林区内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 北坡均大于南坡。以上结果表明, 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坡向以及生境类型密切相关, 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对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 在改善森林片段化进行生态恢复时, 采取合理措施, 增加生境异质性, 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