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降水保证指数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研究



编号 zgly000080735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降水保证指数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研究

学科分类 220.1010;森林气象学

作者 王明田  曲辉辉  杨晓光  张晓煜  李茂松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母体文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2(10)

页码 82-92

年份 2012 

分类号 S162 

关键词 降水满足度  保证指数  防旱避灾  种植制度优化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 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 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 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同类型区,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 订正各区域主要作物及其主要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初始生长期作物系数(Kcini)、生育中期作物系数(Kcmid)和成熟期作物系数(Kcend)), 计算并比较各区域代表性站点的常见种植模式、主要作物、作物主要生育阶段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度及其保证指数, 选出各区域防旱避灾最优种植模式。【结果】:①各种作物的Kcmid、Kcend值均小于或等于FAO的推荐值; 盆地内部各区域作物系数较FAO推荐值偏低更多, 攀西地区与FAO推荐值接近; 小麦、油菜等夏收作物Kcend值均与FAO推荐值相同, 而玉米、水稻等秋收作物Kcend值均低于FAO推荐值。②四川省各种植模式多年平均降水满足度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攀枝花、西昌、平武、成都、遂宁、巴中、宜宾、雅安降水满足度依次递增, 分别为0.48, 0.56, 0.63, 0.64, 0.70, 0.72, 0.74, 0.85。③四川省各种植模式降水保证指数变化范围较大, 最低值仅为0.35, 而最高值达到0.89。攀枝花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偏低, 且多数低于0.4; 雅安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较高, 均在0.85以上。【结论】:攀枝花等川西南山地干热河谷区、西昌等川西高原安宁河平原半湿润区和平武等川北半湿润山地丘陵过渡区最优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旱三熟; 雅安等盆西高原盆地过渡湿润气候区和宜宾等川南中低山丘陵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两熟制; 成都平原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