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铁尾矿基质下2种人工灌木林特征及其土壤结构改良效益分析



编号 zgly000163666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铁尾矿基质下2种人工灌木林特征及其土壤结构改良效益分析

作者 程达  李晨光  李玉灵  钟林娟  李晓刚  杨晔  张金玲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北京来美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国市林业局 

母体文献 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4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714.6  S718.5 

关键词 铁尾矿  灌木群落  紫穗槐  沙地柏  土壤结构改良 

文摘内容 为了解植被恢复对尾矿生态修复效益,以铁尾矿区人工造林的沙地柏(Sabina vulgaris)、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灌木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尾矿为对照,调查林分垂直结构、林内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并测定土样粒径分布、团聚体含量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2种人工灌木林群落结构简单,垂直结构均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不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度指数均表现为紫穗槐林>沙地柏林。紫穗槐林总生物量(20.78t/hm2)约为沙地柏林总生物量(7.31t/hm2)的3倍。相对来说紫穗槐林下草本发育的更好,生长状况优于沙地柏林。2)2种灌木林下土壤粒径含量分布均为250μm左右的砂粒含量最多,30μm以下的粉粒含量较少,2μm以下的粘粒最少。沙地柏林10~40cm处<150μm的细粒物质较多,紫穗槐林下0~10cm土壤<150μm的细粒物质较多。裸尾矿随深度增加,>250μm粒径的粗粒物质含量增加。3)紫穗槐林地土壤0~60cm大团聚体(0.25 mm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