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红树胎生现象及其对潮间带生境适应性研究进展



编号 zgly000034492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红树胎生现象及其对潮间带生境适应性研究进展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闫中正  王文卿  黄伟滨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4,24(10)

页码 2317-2323

年份 2004 

分类号 Q142.9  Q178 

关键词 红树林  胎生现象  能量  适应 

文摘内容 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高盐、淹水、土壤缺氧和潮水冲击等不良环境因子导致了红树植物在形态、生理和生态方面的特异性, 尤其是其独特的胎生现象。从红树植物胎生繁殖体在母体的发育过程和繁殖体落地后对潮间带生境的适应两个角度探讨了红树植物胎生现象的适应意义。红树植物的胎生现象是对潮间带盐胁迫、淹水、土壤缺氧和潮水冲击等综合生境的适应, 而不是单独其中一种胁迫因子的适应。红树植物胎生繁殖体在母体的发育过程中通过能量积累、渗透调节、形态完善等过程为掉落以后适应潮间生境做准备, 掉落的胎生繁殖体依靠从母体获得的能量和营养克服潮间带的盐胁迫、淹水、土壤缺氧和潮水冲击等多重胁迫。红树植物胎生繁殖体落地后的能量收支平衡是决定繁殖体定居成功与否的关键, 而胎生现象的意义正是通过胎生繁殖体在母体发育过程中积累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来适应潮间带生境。红树植物胎生繁殖体落地后苗木在潮间带滩涂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能量“阈限”, 能阈的高低决定于潮间带生境的恶劣程度, 而突破能阈能力决定于胎生繁殖体所携带的能量与营养的数量。这为红树林湿地恢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该理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