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杏采后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编号 zgly000141005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杏采后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作者 张瑾  徐秉良  梁巧兰  张文利  吴步梅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植物病理系  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母体文献 植物保护 

年卷期 2011年05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S436.629 

关键词 杏  采后病害  病原鉴定  室内药剂筛选 

文摘内容 [目的]确定引起杏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筛选有效防治药剂,以延长杏果贮藏期,降低损失。[方法]对引起甘肃省兰州市杏采后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并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引起杏采后果实腐烂病的致病菌有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Lk.ex Fr.)、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Ehrenb.)]、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laxa(Aderh.&Ruhl.)Honey]等6种真菌。其中链格孢、黑根霉和粉红聚端孢霉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28.5%、48.9%和9.4%。链格孢、黑根霉有伤无伤接种发病率均为100%,粉红聚端孢霉为83%。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对3种主要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94%以上。杏果实采后主要病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9000倍液和50%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常温浸果处理3 min,第7天和第13天,咯菌腈对粉红聚端孢霉、链格孢和黑根霉的防效分别为78.3%和65%、79%和67.5%以及80.3%和69.6%。异菌脲防效分别为76%和64.3%、78.3%和64.4%以及78.6%和66.4%。[结论]本文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杏采后病害的防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