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气溶胶的人为成份比例



编号 zgly00016760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丝绸之路经济带气溶胶的人为成份比例

作者 张芝娟  陈斌  衣育红  刘晶晶  贾瑞  黄建平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19年04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X513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人为气溶胶  自然气溶胶  贡献 

文摘内容 利用MERRA-2(The 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version 2)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0—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30°—50°N、10°—110°E)硫酸盐、黑碳、有机碳、沙尘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将沙尘分为自然沙尘和人为沙尘,进而计算出自然气溶胶和人为气溶胶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定量给出了人为气溶胶的贡献。结果表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东欧地区,经济发达、工业活跃,硫酸盐是最主要的气溶胶类型,占总气溶胶光学厚度的64%,总气溶胶光学厚度每年下降0.0035;在地表裸露、沙尘活跃的5个欠发达地区,沙尘是最主要的气溶胶类型,占总气溶胶光学厚度的46%~65%,其中巴基斯坦-印度地区总气溶胶光学厚度每年增加0.0059;人为气溶胶对总气溶胶的平均贡献为62%~65%;6个区域中北非地区人为气溶胶所占比例最小,为32.8%,东欧地区最大,为73.5%;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人为气溶胶的光学厚度也在增加。人为气溶胶占总气溶胶的比例很高,而且与人口密度正相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