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浙江野生樱花枝干及叶片形态变异分析



编号 zgly000167185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浙江野生樱花枝干及叶片形态变异分析

作者 蒋冬月  沈鑫  陈雅静  邹宜含  吴帆  李因刚  柳新红 

作者单位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4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685.99 

关键词 植物学  樱花  形态性状  主成分分析 

文摘内容 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浙江省野生樱花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野生樱花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枝干、叶片的50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种间及种内各性状的变异,探明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除株高外,其余17个数值型性状在8个种(变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16个性状为极显著(P<0.01)。各性状在种间的变异系数为14.05%~64.15%,其中,叶长的种间变异系数最小,胸径的最大。叶片性状中托叶长、叶面积、托叶宽、叶柄/叶片长、叶柄长的种间变异系数均大于30%;除分枝角度外,其他枝干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大部分性状的种内变异小于种间变异。②二元及多态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03~1.28,其中,叶形、幼叶颜色、成叶反面颜色、嫩枝、小枝和老枝颜色7个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均在0.95以上。③叶片、枝干各性状间彼此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数值型性状和7个多样性指数较高的多态性状综合为8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可达76.85%。④根据主成分值将91份樱花种质资源分为5大类,分别为大叶早樱Cerasus subhirtella类,华中樱C. conradinae类,迎春樱C. discoidea类,尾叶樱C. dielsiana和山樱花C. serrulata类,其中2个变种也分别聚在了相应的种内,而浙闽樱C. schneideriana并没有成为独立的一类。研究认为:野生樱花种间及种内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大,差异显著,多样性丰富,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在枝干、叶片性状分析中是可行的,可提高筛选效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