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东亚七筋姑的叶绿体SSR分析



编号 zgly000066381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东亚七筋姑的叶绿体SSR分析

学科分类 220.1520;林木遗传学

作者 王昊  黄朝晖 

作者单位 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母体文献 科技信息 

年卷期 2011(8)

页码 387-390

年份 2011 

分类号 S661.2 

关键词 七筋姑  叶绿体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起源中心 

文摘内容 七筋姑(Clintonia undensis Trautv.et Mey.)在东亚分布区内具有两种细胞型(二倍体和四倍体),四倍体的分布较为狭窄,镶嵌在二倍体分布区内。本研究采集了19个居群(其中四倍体5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11对cpSSR引物的扩增产物中,有7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的百分率(PPB)为63.64%,表明七筋姑的遗传多样性偏低。19个居群中只在BSLZ和ZKQ两个居群中检测到居群内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978。Shannon指数、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以及AMOVA分析得到的Φst值均达到99%以上,说明其遗传差异主要集中于居群间。四倍体的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标略微低于二倍体;AMOVE分析显示,有21.5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不同倍型居群之间,说明不同倍型的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但是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UPGMA树),四倍体并没有单独地成为一支,而是分别与其邻近的二倍体聚在一起;在单倍型的NJ树中也具有类似的情况,说明二倍体与四倍体的分化远没有达到新种的水平。通过遗传多样性和叶绿体基因的单倍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七筋姑的原始类群可能集中于秦巴山区,并以该地区为中心,向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扩散。在其扩散过程中,可能存在从西南山地到东北部长白山山脉的长距离传播事件。该种的多倍体可能起源时间较晚,至少存在3个起源中心,并分别沿着2条途径扩散。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